区域经济与区域安全研究所简介
一、研究所基本情况
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7名,其中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和黑龙江省煤炭经济管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1人,教授4人,博士研究生2名,硕导4人,科研力量较为雄厚,2009年至今承担科研项目(主持)26项,其中部省级14项,纵向课题20项,横向课题6项;获奖科研成果(主持)11项,其中部省级 3 项,厅局级8 项;发表学术论文(一作)共30篇,其中国家级 21 篇,省级9篇,CSSCI收录10篇,EI3篇。
二、研究所研究内容,特色,应用,国内外影响力和地位
(一)研究方向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域经济要素及其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协调区内和区际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立足于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以矿区区域经济和矿区产业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及前沿经济管理方法从矿区资源环境经济与矿区安全经济、金融与区域经济等方向开展研究,以期解决我省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于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建设工作。
(二)特色及应用
区域经济研究的研究方向均具有明显的特色,各类横向和纵向课题相关成果得到一定应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矿区资源环境经济与矿区安全经济方向基于安全经济的视角,将矿区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通过构建包含资源与生态环境价值、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安全成本与效益等因素的仿真模型,探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整体最优的矿区开发模式。为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黑龙江省矿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的开展,以及矿产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经济理论支撑。该方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黑龙江省煤炭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省政府黑政发〔2010〕88号文下发颁布实施。《存在价值的理论、评估方法及其在矿区资源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煤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的能源开发评价研究》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在黑龙江省煤矿区获得了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持完成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存在价值的理论、评估方法及其在矿区资源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的能源开发评价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项目《煤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黑龙江省矿区实现资源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完成的调研报告《鸡西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鸡西市的发展中得以应用,并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论文《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参与齐齐哈尔、嫩江、北安“十二五”规划跟踪、论证及评估,并作为专家参与科顾委组织的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咨询。作为黑龙江省企业联合会特聘专家,参与黑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评选。
金融与区域经济方向聚焦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以金融前沿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以金融发展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传导途径,对黑龙江省通过金融振兴实现经济振兴提供相关对策建议。该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完成的课题《哈尔滨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完成的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横向课题《齐齐哈尔、嫩江、北安“十二五”规划跟踪、论证及评估》(HLJ[2010]GH006),获得经费20.5万元,研究成果被相关决策部门采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三)影响力和地位
矿区资源环境经济与矿区安全经济方向是黑龙江省高校中唯一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在《学习与探索》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矿区资源环境保护研究中所提出的存在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金融与区域经济方向致力于金融与区域经济关系方面的研究,团队在《商业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未来发展目标
区域经济研究所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我校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研究平台,对绿色矿山开采、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作用机理、矿区生态环境的价值补偿机制、矿区开发的资源环境安全评价、监控与预警体系、矿区开发安全经济分析、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